- 2025年11月07日
- 星期五
中美此次达成的共识堪称双赢,中国拿到了关税减免与延期,特朗普时代加征的关税如今已降至不足10%,芬太尼相关关税下调10%后仍有进一步取消的可能,部分制裁也已暂停实施。美国则如愿获得稀土管制放松,要知道稀土作为军工制造的关键材料,小到导弹制导系统,大到战斗机引擎都离不开它,这一让步直接缓解了美国军工产业链的原材料压力。更值得关注的是,两军层面还达成美方限制对台进攻性武器军售的共识,中方则重申“非和平方式”仅针对“台独”分裂活动,这种安全与经贸的双重共识,让全球产业链和地缘局势都获得了难得的稳定性。
看到特朗普轻航母而重战列舰,许多人都认为特朗普属于典型的外行指导内行,会让美国海军误入歧途,甚至重蹈当年日本联合舰队的歧途。这其实有点冤枉懂王和日本联合舰队了,航母是称霸大洋的王牌武器没错,可并不适合所有国家,或者说大部分国家都没办法将航母作为主战武器,包括曾经的日本、苏联和将来的美国。
克莱纳-布罗格尔空军基地作为比利时的军事重镇,承载着国家的防空能力与核威慑力量。这里不仅是F-16战机的部署地,还被视为F-35战斗机的未来基地。然而,近期频繁出现的大型无人机干扰,使得这一战略地带的安全性受到质疑。根据媒体报道,无人机的出现背后可能隐藏着对战机及弹药部署情况的窃取意图,足以令比利时乃至整个欧洲感到不安。此时的比利时,可以说正站在风口浪尖之上。
可马德里方面的反应却让华盛顿跌破了眼镜。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非但没有低头,反而在记者会上正面回怼:西班牙是一个负责任的北约成员,但绝不会为迎合不切实际的军费要求而牺牲社会公平。这话说得够直白,背后是西班牙民众铺天盖地的支持声浪。街头采访中,一位名叫玛丽亚的市民说得更实在:“特朗普根本没权力指手画脚,我们的钱更应该花在教育、医疗这些对日常生活有用的地方,而不是养一支‘闲着落灰’的军队。”
赫格塞思在社交平台上写道:“这项协议将推动我们的防务伙伴关系,这是地区稳定与威慑的基石。”辛格则表示:“这是我们日益迈向战略趋同的信号,将开启伙伴关系的新十年。防务将继续担当我们双边关系的主要支柱。我们的伙伴关系对于维护自由、开放、基于规则的印太地区至关重要。”
最近,俄军以巧妙的战术将乌军围困在这片60平方公里的区域,造成了一场极其惨烈的战斗。视频显示,乌军士兵在极端困境中无奈投降,面黄肌瘦的他们言辞恳切,直言“弹尽粮绝”,让人心痛不已。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得不思考:为何明知必败,乌军仍然选择进攻?这其实反映了被逼到墙角的无奈与绝望。
越南长期以来依赖俄罗斯的武器系统,但由于俄乌战争导致的兵器消耗,越南不得不将视线转向美国。在赫格塞斯的访问中,美国承诺了C-130运输机、S-92直升机以及CH-47支奴干式直升机等一系列军售计划。自2016年解除对越南的武器禁运以来,美国已经向越南出售了12架T-6C初级教练机,并向其海岸警卫队捐赠了数艘退役巡逻舰。这似乎表明,美国愿意与越南建立更深层次的军事合作,以对抗区域内的威胁,特别是来自中国的压力。
西班牙的转向绝非一时冲动,而是在战略自主与现实利益面前的清醒抉择。特朗普重返白宫后,便对欧洲盟友挥舞起军费大棒,要求北约成员国将军费提升至GDP的5%,否则就以“踢出北约”相威胁。可稍微懂点北约规则的人都知道,这个军事集团压根没有开除成员国的条款,所谓威胁不过是纸老虎。西班牙政府算得明白,要达到5%的军费目标,每年得额外掏出800亿欧元,这笔钱要么从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削减,要么大幅增税,无论哪种选择都违背民众利益。于是首相桑切斯直接硬刚,坚持将军费维持在GDP的2.1%,还从北约那里争取到了“自主决定开支道路”的灵活性。这种对美国说“不”的底气,背后正是对自身利益的坚守,也是对美国霸权逻辑的厌倦。
正在加载中...
已加载全部内容
已经没有更多文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