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锂电负极行业首份半年报出炉,翔丰华毛利率下降6个百分点

来源:@华夏时报微博华夏时报记者 胡雅文 北京报道8月1日,翔丰华 (300890.SZ)发布2025年半年“成绩单”,这是A股首份锂电负极企业半年报。

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锂电负极行业首份半年报出炉,翔丰华毛利率下降6个百分点

华夏时报记者 胡雅文 北京报道

8月1日,翔丰华(300890.SZ)发布2025年半年“成绩单”,这是A股首份锂电负极企业半年报。

2025年上半年,翔丰华的营业收入为6.88亿元,同比下降2.8%;归母净利润为-294.59万元,同比下降107.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479.72万元,同比下降159.65%,毛利率降至12.35%。这是翔丰华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半年度亏损。

今年上半年,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负极材料价格先涨后跌。不过,在一季度价格上涨时,负极企业并未获益,反而被成本拖垮了利润。8月1日,隆众资讯负极材料分析师王莉莉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负极生产周期约1—2个月,在生产上具有滞后性。此前涨价主要集中在中小电池厂,电池大厂并未跟进,所以部分企业得自己消化高成本原材料。目前行业仍处于供应过剩、竞争激烈的阶段,电池产业链整体付款处于不健康状态,且电池厂对负极厂商压款严重,账期可达3个月。”

首份亏损半年报

翔丰华的市场份额排在行业中部。2024年,翔丰华出货6.89万吨,产能利用率83.43%,实现产品收入13.82亿元。和头部企业、排名靠后的企业都存在不小差距。

2025年上半年,负极材料行业在政策扰动、成本波动与供需失衡中经历了复杂的价格变化,企业经营显著分化。龙头企业凭借产品结构与规模优势维持盈利韧性,而中小厂商则深陷成本压力与现金流困境,行业加速进入“淘汰赛”阶段。

在翔丰华身后,去年产品收入5.49亿元、排在第7名的国民技术(300077.SZ)从2022年起开始亏损,至今仍未扭亏。

头部企业的经营状态要好得多。从今年一季度来看,贝特瑞(835185.BJ)、璞泰来(603659.SH)等5家企业均为盈利状态。而翔丰华在2024年第四季度就开始亏损。

过去3个季度,翔丰华的净利润分别为-685.42万元、-815.09万元、520.5万元。记者已就半年报相关内容致函翔丰华,截至发稿未得回复。翔丰华在2025年半年报中指出,主要是因为石墨负极材料行业产能供给释放,供求环境阶段性失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导致产品价格进一步下降,主要产品毛利率下降。

2024年,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的产品平均毛利率为22.26%。今年上半年,翔丰华的毛利率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23个百分点,降至12.35%。从数据来看,受成本影响较大,上半年营业成本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17个百分点。

不过,翔丰华2025年上半年的扣非净利润为-1479.72万元,显著低于-294.59万元的净利润,核心原因在于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弥补了部分主营业务亏损。

上半年,翔丰华的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1185.13万元,主要包括政府补助877.31万元、其他营业外收入及支出447.18万元。其中,营业外收入为573.04万元,同比激增744.27%,主要源于四川翔丰华及福建翔丰华收到的保险公司赔偿款。

一季度受成本拖累

翔丰华的盈利困境具有行业共性。从上半年来看,也有几家头部企业在一季度面临业绩下降。可以说,负极行业整体都在产能过剩、价格战的背景下承受盈利压力。

目前,负极盈利能力受成本影响较大。王莉莉告诉记者,2025年1月至2月中旬,石油焦价格从3300元/吨飙升至5700元/吨,涨幅超70%,直接带动负极材料成本上升。

“往年一季度本是淡季,但今年订单反常增长,企业在库存低位下集中补库,推动石油焦等原料价格上涨。”王莉莉解释道,这一轮原料涨价源于两重因素:一是美国关税预期促使企业赶在政策落地前集中出口,带动负极订单量增长,进而推高原料采购需求;二是储能领域“强制配储政策”到期前的抢装潮,进一步放大了原料需求。

据了解,负极行业的小订单可能是月度定价,但稍大的订单都是季度或半年定一次价格。在此背景下,3月初负极企业商谈订单时的市场价格是有上涨,但调价主要集中在中小电池厂,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002594.SZ)等大厂凭借议价权基本上没有跟进,导致部分负极厂商陷入用高价原料生产订单的被动局面。可想而知,利润空间必然受到挤压。

进入二季度,原料价格逐步回落至3800元/吨左右,负极材料价格开始下调。同时,大厂也在6月开启下半年合同谈判。虽然产品价格略有下调,但成本下降,所以二季度的盈利情况要好于一季度。

高端产品利润更高

王莉莉表示,“下半年走向要看需求和成本。在供应过剩阶段,单看需求很难拉动价格,即使需求提升,价格也很难往上涨。企业都怕丢单,不敢涨价。目前来看,还没有企业退出,小企业通过诸如代加工的方式艰难支撑,想要继续留在牌桌上。”

隆众资讯研报显示,2020年—2024年,受到新能源发展的拉动,中国负极材料产能迅速增长,产量由45万吨增长至189万吨,增幅320%。2022年—2024年,大量资本进入负极材料行业,2022年供需关系逆转,由供不应求转向过剩。

负极材料高利润时期一去不复返。2020年—2024年,负极材料价格跌幅40%,利润跌幅98%。主要产品例如人造石墨利润从1.4366万元/吨逐渐降至239元/吨。

2025年,行业的月均产能利用率为63%,而头部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其实是远高于这一水平的,从翔丰华大降的毛利率可以看出,行业毛利仍未停止下降。

2024年全球负极材料产能约355万吨/年,而中国有效总产能达到339万吨/年,占比96%。据上海有色网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石墨负极材料产量达到110.7万吨,同比增长36%,这是一个没有达到行业预期的水平。

相比现金流、生存承压的负极中小厂商,头部厂商情况要好很多,比如净利润保持涨势的中科电气(300035.SZ)等企业。“现在生产中低端的产品并不盈利,但是生产高端产品是盈利的,比如中科电气的快充产品可以拉动价格上涨,璞泰来虽然量不大但高端占比高,利润也不错。”王莉莉表示。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in4.cn/21714.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