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绝味食品:“ST”阴云下的扩张后遗症与价值迷思丨大A避雷针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来源:@全景网微博从“鸭脖大王”到“ST绝味 (维权)”,绝味食品的跌落并非一日之寒。一纸《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揭开了其长达五年的信披违规疮疤,而连续下滑的业绩曲线与数以千计的门店关闭潮,则共同勾勒出这家卤味巨头在狂奔之后所面临的严峻生存考验。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全景网微博

从“鸭脖大王”到“ST绝味(维权)”,绝味食品的跌落并非一日之寒。一纸《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揭开了其长达五年的信披违规疮疤,而连续下滑的业绩曲线与数以千计的门店关闭潮,则共同勾勒出这家卤味巨头在狂奔之后所面临的严峻生存考验。

01

信披违规遭处罚:治理失序的冰山一角

9月19日,绝味食品发布公告称收到湖南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已由湖南证监局调查完毕。经查明,绝味食品涉嫌违法的事实如下:2017年至2021年期间,绝味食品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合计少计营业收入累计约7.24亿元。

基于此,证监局依法对对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对时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戴文军给予警告,并处以200万元罚款;对时任公司财务总监彭才刚给予警告,并处以150万元罚款;对时任公司董事会秘书彭刚毅给予警告,并处以100万元罚款。”

且因信披违法违规,公司被实施风险警示,在停牌一日后公司简称由“绝味食品”变为“ST绝味”。截止目前,公司股价已连续2日跌停,公司市值较2021年顶点已跌去超八成。

“ST”对绝味食品的不利影响无疑是多方面的,信披违规事件暴露了公司内部治理失效的严峻问题,更是折射出了其当前经营持续恶化、财务结构脆弱的尴尬处境。近三年公司营收从72.61亿元下滑至62.57亿元,净利润连续两年降幅超30%,门店数量一年缩减数千家。“鸭脖大王”正面临上市以来最严峻的生存挑战。

02

业绩连降与闭店潮

作为“卤味三巨头”之一,且营收规模与市值在三家之中最大的绝味食品,于2017年成功登录资本市场。

回顾公司上市后近10年的发展历程,前半程公司跟随中国卤制品行业增长趋势,业绩整体平稳增长,公司的业绩指标与市值股价表现在2021年触及顶峰。彼时公司的营业收入规模达到65.49亿元,较上年增长了24.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81亿元,同比高增39.86%。

从公司业务结构来看,过去几年当中,绝味食品的鲜货类产品一直占据公司近八成的收入比重;其中又以禽类制品(鸭脖、鸭翅、鸭架等)为鲜货当中的主打品类,占据整体收入比重的近60%。

然而自2022年以后,公司营收增长开始放缓,净利润更是跌宕起伏。2022年公司净利润同比直接下滑了超76%,这背后直接的诱因之一是公司毛利率下滑了超6个百分点,公司解释称主要系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营业成本同比增长所致。

图表:绝味食品近几年营收与利润表现

绝味食品:“ST”阴云下的扩张后遗症与价值迷思丨大A避雷针资料来源:公司定期报告

至2024年,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营业收入出现自上市以来的首度下滑,当年营收同比减少了13.84%至62.57亿元。分产品看,禽类制品收入从2022年的42.2亿元降至2024年的37.34亿元;蔬菜产品、畜类产品等品类收入同步下滑,反映出休闲卤味市场需求疲软与公司产品竞争力弱化。

尽管2024年市场原材料成本下降,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再度回升至30%以上,但由于销售费用不降反增等原因,最终使得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了超34%至2.27亿元,创下自上市以来新低,较2021年的顶峰时期仅不足30%。

2025 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与利润再度下滑,面对宏观消费环境承压与行业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8.20 亿元,同比下降 15.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5 亿元,同比下降 40.71%。

近几年,绝味鸭脖卖不动的呼声一直不断,公司业绩表现似乎也印证了这一说法。这背后,是公司过往持续增长的致胜法宝正在逐渐失灵。

一方面,绝味食品过往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单一品类鸭脖的深度挖掘。这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战略,虽能在市场上升期充分享受品类红利,却也使企业命运与单一产品的消费周期紧密绑定。

近三年,受宏观环境的影响,消费者在注重口味和食品安全的同时,愈发关注性价比;加之零食量贩、社区超市等多种业态的兴起,使得行业竞争愈发激烈,消费选择多样化趋势明显。

在这种趋势下,绝味的鸭脖单一品类的竞争力就日渐式微,公司或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去迎合消费者才可能挽回颓势。然而,从最新公司收入结构当中以鸭脖为代表的禽类制品依然稳居60%的收入占比能够看出,短时间内推出的新品似乎都无法为公司贡献足够的收入,以抵御单品收入下滑的危机。况且,这一举措也势必导致公司的研发、营销、渠道等相关费用的增长,反而对公司利润会形成压力。

另一方面,公司过往的成功还得益其引以为傲的“连锁加盟,众行致远”的加盟体系。公司的收入也是基本都由线下门店贡献,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数据,公司线上渠道销售收入仅为5113.25万元,占比甚至不足1%。

在2017年公司完成上市当年的年底,公司在全国共开设了 9053 家门店;而至2023年底达到了15950 家,6年时间公司门店数净增加了6897家。

然而,“跑马圈地”式的扩张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成功,也在新消费周期来临时成为了公司的桎梏。随着Z世代逐渐成为消费市场主力,传统的线下营销模式逐渐开始受到挑战,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快消品的重要销售渠道,线上化和个性化的营销策略对新兴消费群体更具吸引力。

受此影响,公司也不再盲目扩张门店数量,在这两年更是迎来了大面积的关店潮。2024年上半年,公司披露门店总数为14,969 家,半年内较上年底减少了981家,且根据第三方平台窄门餐眼的统计,截至2025年9月,绝味食品的门店数量已经降至10,725家,意味着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内,公司已经关闭了超过4000家线下门店。

当然,卤味食品不景气也并非绝味一家之困。同为“卤味三巨头”周黑鸭等同样面临收入下滑的风险。2025年上半年,周黑鸭营收12.23亿元,同比下降2.9%。并且,门店收缩已是行业常态。今年上半年,周黑鸭门店总数较去年底减少167家为2864家。

这两年,消费行业的竞争格局在不断发生改变。消费者从“口味驱动”转向“健康信任+情感共鸣”,消费主力向年轻群体偏移,消费偏好体现出创新性、个性化和科技化特点。对于传统食品企业而言,要如何应对年轻人差异化的消费需求成为了其未来发展需要重视和深入探讨的研究课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in4.cn/26771.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