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大众汽车为何放弃软件自研?Cariad转向管理小鹏和Rivian合作

  来源:芝能汽车    根据外媒报道,大众汽车的软件部门Cariad被降级为协调者角色,与Rivian和小鹏汽车的合作成为新的软件支撑点。

来源:芝能汽车

根据外媒报道,大众汽车的软件部门Cariad被降级为协调者角色,与Rivian和小鹏汽车的合作成为新的软件支撑点。

随着特斯拉引领软件自研的浪潮,大众汽车曾将软件自主开发视为迈向智能出行时代的关键战略支点,自2020年成立Cariad以来,围绕大众OS的雄心勃勃的计划要统一大众集团内部的软件平台,实现跨品牌的数字化整合。

五年过去,Cariad的实践却成为大众最沉重的包袱之一——项目延期、系统混乱、组织低效,最终迫使集团管理层彻底重启软件战略。

大众汽车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调整,和目前国内国有企业清一色开始围绕华为的技术生态构建,有着一种中外契合的感觉。

大众软件部门

的历史使命与现实转变

2019年,大众汽车集团前 CEO 赫伯特・迪斯组建了内部初创公司 “Digital Car&Service”,这是 CARIAD 的前身。

2020 年 7 月,大众集团将 Digital Car&Service 和整个集团软件的关联公司整合,成为一个独立子公司 Car.Software Organisation,完全独立运营,有着明确而雄心勃勃的目标:通过集中集团内部的数字力量,打造统一的软件堆栈和操作系统VW.OS,实现集团旗下各品牌的电子电气架构和汽车云VW.AC的整合。

这是前CEO赫伯特·迪斯推动的“科技公司化转型”的核心一环,从传统车企转型为软件驱动的出行服务公司。

大众汽车为何放弃软件自研?Cariad转向管理小鹏和Rivian合作

当时的Cariad(最初名为Car.Software Organisation)从集团各品牌抽调约4000名工程师,计划在五年内扩充至一万人,塑造未来大众汽车的数字DNA。

Cariad被寄予厚望,要成为大众的“Android”,让集团所有品牌共享一套底层软件架构和开发工具。

大众汽车为何放弃软件自研?Cariad转向管理小鹏和Rivian合作

这种理想化的构想在实践中迅速陷入复杂的现实,大众集团旗下品牌众多,从大众、奥迪、保时捷到斯柯达、西亚特,各自有不同的技术遗产、市场定位与管理逻辑。

Cariad虽名为“统一”,实则面临跨文化、跨体系、跨流程的多重摩擦,内部超过6000名员工来自不同子品牌,难以建立统一的开发语言和协作机制。

更致命的是,Cariad缺乏清晰的产品交付路径。大众内部对其定位长期摇摆,既是软件开发者,又是架构集成者,还要承担系统测试与维护,模糊的角色导致资源分散,项目推进缓慢。

结果是,大众的多个核心电动车项目出现严重延误。最典型的案例是保时捷Macan EV,其量产计划被推迟了数年;奥迪Q6 e-tron的发布也因软件问题反复延期,成为Cariad失败的象征。

到了2023年,Cariad的亏损已经无法忽视。软件开发投入高昂但成果寥寥,组织效率低下、架构臃肿、协作混乱。大众集团不得不在当年5月大规模调整Cariad高层,CEO与CTO悉数离任,内部重组伴随裁员——欧洲区裁员比例高达50%。

Cariad的历史轨迹,实际上是大众自研体系的一面镜子,从2019年的理想主义出发,到2025年的现实主义回归,经历了从“软件定义汽车”的战略先锋,滑落为“系统整合者”的角色,为集团协调Rivian和小鹏等外部技术平台服务的接口部门。

Par2

从自研切换到协作模式 

Cariad的失败并非偶然,现在传统车企在软件化转型中,到底谁做得好一些呢?似乎比亚迪、吉利集团两家做的还算不错,不过客观来说,这也是建立在中国具备完整的技术人才体系的基础上。

大众的软件战略之所以未能成功,根源在于三个层面:管理逻辑的延续性、技术架构的封闭性以及组织文化的割裂性。

◎ 管理体系的惯性:大众在推进软件自研时延续了机械制造时代的项目逻辑。

汽车软件的迭代速度远快于机械零部件开发,但大众依旧以层级决策、流程审批的方式进行项目管理。

软件更新在大众体系中被视为“工程变更”而非“持续交付”,导致反馈滞后、测试周期过长,在中国快速跑通的快速试错、版本迭代文化在Cariad几乎无法生根。

◎ 架构设计的封闭性也是Cariad的技术瓶颈。大众试图打造完全自有的操作系统VW.OS,但忽视了开放生态的重要性。

特斯拉的系统是垂直整合,通过芯片、算法、数据等环节的共享加快迭代,Cariad的人才体系来源于欧洲的老体系,陷于“既想自控又不敢开放”的矛盾之中。

◎ 集团内部的文化割裂让Cariad难以统一方向。

奥迪与保时捷对品牌差异化要求极高,不愿完全接受统一软件架构;大众乘用车部门又强调成本控制,反对高投入的系统开发,Cariad成了各品牌的“公用外包商”,事实上现在比亚迪、吉利采用统一的软件体系,如何实现各个品牌的区隔也在协调中。

传统汽车品牌围绕动力总成和硬件做区隔,在软件时代如何做品牌区隔,其实全球也没找到好的方法。

大众汽车为何放弃软件自研?Cariad转向管理小鹏和Rivian合作

面对失败,现任CEO奥利弗·布鲁姆选择了彻底的调整。大众决定停止Cariad的独立软件开发,将其转型为外部技术协调平台,与Rivian和小鹏汽车建立深度合作。

新的软件战略以“集团软件堆栈”为框架,分为驾驶员堆栈、体验堆栈、云堆栈和运动堆栈四个层面,分别对应驾驶辅助、用户界面、云服务与车辆动态控制等领域,与三套架构配合使用:由Cariad维护的全球架构、与小鹏共同开发的SDV East,以及与Rivian合作的SDV West。

在战略上,大众的核心逻辑已经从“自建闭环”转向“共建生态”。

◎ 在北美,Rivian成为大众电动化与软件化的新支撑点。双方的合资企业员工已超过1300人,正共同开发下一代电动车架构,为大众的SUV与皮卡提供SDV平台。

大众汽车为何放弃软件自研?Cariad转向管理小鹏和Rivian合作

◎ 在中国,大众选择与小鹏合作,使用小鹏的驾驶辅助系统,将在2026年上车。 

大众汽车为何放弃软件自研?Cariad转向管理小鹏和Rivian合作

这种“去中心化”的合作模式,代表Cariad自主权的终结,但在现实层面却是大众不得不做出的务实选择。

面对中国市场激烈的价格战、智能驾驶渗透率快速上升,以及本土品牌技术成熟度的突飞猛进,大众得马上拿出能打的技术方案,大众的战略重点已从“拥有软件”转变为“掌握集成权”,能用才是王道。

Cariad如今的任务是整合各合作方的平台成果,维护现有系统,协调多方接口,而非亲自编写底层代码。

大众也在逐步将开发节奏与外部伙伴对齐,“中国平台”架构研发周期已经大大缩短了。

深层动因在于生存压力,在中国只剩“一到两年时间”来追赶竞争对手,否则将被彻底边缘化,软件开发不再是追求技术主导的自尊问题。

2025年,让我们看到了规模的重要性,也看到了速度的重要性,Cariad 是大众的理想主义,也是传统制造体系在面对快速演化的智能化趋势时的结构性滞后,现在技术从整车厂主导,转向软硬一体、协作共建的开放生态。

软件的核心不再仅仅是代码本身,而是数据、算法、算力、用户体验的综合能力。大众无法也无需在每个领域都自给自足,在关键环节保持战略控制权,在合作中重新定义主导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in4.cn/28169.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