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听他说话10分钟、就忍不住掏钱,这带货界新顶流“买张力爆棚”

麻了。 尽管根据各大电商平台的双十一战报,今年国人的消费实力依旧不减,天猫双11总交易额5403亿元、京东11.11累计下单金额超3491亿元,都高于去年,但大众的消费心态却发生了明显变化。

麻了。

尽管根据各大电商平台的双十一战报,今年国人的消费实力依旧不减,天猫双11总交易额5403亿元、京东11.11累计下单金额超3491亿元,都高于去年,但大众的消费心态却发生了明显变化。

社交平台上,许多年轻人发帖称彻底放弃了钻研复杂的购物攻略,放弃计算直播间与旗舰店下单的微小差距。

因为受够了被平台套路牵着鼻子走,像没头苍蝇一般困在铺天盖地的营销算法牢笼里。

听他说话10分钟、就忍不住掏钱,这带货界新顶流“买张力爆棚”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花钱是为了讨好自己、消费是为了更快乐,如果购物的心境不是从从容容游刃有余,而是匆匆忙忙、连滚带爬,既焦虑于错过优惠、事后又后悔冲动下单,那这样的购物体验不如不要。

因此,一些年轻人最近在尝试一种全新的购物理念——当自己的“手机皇帝”。

01

第一批厌倦套路的年轻人

开始抢回消费主导权

手机皇帝,指的是此前网络上爆火的一种app分类方式。

把app们根据功能分类,对照着古代官制大致对应、重新命名,比如把办公软件们命名为上书房,购物软件们命名为采办处。

专门用来看电视剧、综艺的影音软件们则是教坊司。

听他说话10分钟、就忍不住掏钱,这带货界新顶流“买张力爆棚”

展开全文

而在消费领域上当手机皇帝,则是要将消费主导权牢牢握在手里。

比如最近入冬了想买件棉袄,可以先去户部(支付软件、银行软件)确认一下余额,啊不,是确认一下国库情况。

再浏览一圈礼部(B站、小红书、抖音等种草平台)呈上来的今冬流行趋势(各种单品推荐、测评视频或帖子),最后让户部拨款、交由采办处(购物软件们)去办。

看起来或许有些抽象、过家家,它其实是用当赛博皇帝的有趣心态,去规避冲动消费、过度消费等等问题。

赛博皇帝当得起劲,不少人还发现自己在不同app里的思路不同,人设也不同。

譬如刷图文帖子时觉得自己是文艺青年,总是容易种草各种精致美好的小玩意儿,像造型特殊的香薰蜡烛、形态奇特的纹身型香水。

刷短视频时又化身成顾家主妇或主父,更容易被推荐好用的厨房纸巾、沥水盆、管道疏通剂,又或是忍不住下单囤积卷纸抽纸等必需品。

听他说话10分钟、就忍不住掏钱,这带货界新顶流“买张力爆棚”

在B站则要摇身变为大事主理人,更容易进行一些重大决策,买大件或者任何难下决断的物件之前,总习惯于听听那些信任的UP主们怎么说。

像是买电脑前,会去B站找几个笔记本评测博主的硬核拆机视频;

又或是工作后想帮爸妈换掉家里已经外壳发黄的旧冰箱,自己又对冰箱该怎么挑一窍不通,这时候就会上B站搜“xxx价位 冰箱推荐”之类的关键词,瞅瞅家电和生活博主们推荐什么牌子。

不搜不知道,一搜才发现冰箱冷冻室选大还是小、有没有特别的果蔬保鲜功能,每一处都有讲究,尤其对家里负责做饭的人来说体验感相差很大。

这些视频的评论区也会有各式互助推荐的留言,网友们讲述自己的需求、使用习惯,让大家一起参谋适合买什么,堪称手机皇帝们的“影子内阁”。

听他说话10分钟、就忍不住掏钱,这带货界新顶流“买张力爆棚”

当然,以上“人设”并不固定,根据兴趣、平台使用习惯的不同,人们在各个平台可能有不同的倾向,形成属于自己的消费惯性。

对比来看,它相当于网络时代的一种新式生活智慧。

曾经,父辈们对线下消费的套路了如指掌,知道哪个菜市场的菜最新鲜、哪条街的服装销售员眼光最准,又或是哪家电器店的老板最老道,推荐的家电总出不了错。通过熟人社会的关系网与年复一年的生活经验,积累出自己的判断。

而如今,轮到了年轻人们逐渐摸清线上消费的套路,知道想要的讯息应该从哪搜,所好奇的商品应该去哪个平台提前了解。

这何尝不是一种“知人善任”,把手机app们当作各有分工的臣子合理利用。

02

“重决策式”购物,

再度复苏了?

抛开皇帝与臣子的cosplay外衣,这批年轻人本质在通过拉长自己的购物决策思考时间,更谨慎、遵循自己的真实需求去消费。

也就是进行更多的“重决策式”购物

当下,大众普遍处于信息过载的环境中,直播间内一轮又一轮地嘶吼着“降价”“最后三单”“再加十包”等简单粗暴的口号,希望用话术与音量把消费者轰炸到匆忙下单。

网上的关于此的讨论曾引发许多人的共鸣:

“有时点开软件后,会很快忘了自己原本要做的事,页面不断跳转、跳出,不知不觉就开始刷购物软件了,刷到最后一片虚无,买了一堆可有可无、可能也并没有很想要的东西。”

听他说话10分钟、就忍不住掏钱,这带货界新顶流“买张力爆棚”

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有意识地对抗这股“无脑消费”的氛围,主动设立自己的购物门槛,进行重决策购物,比如说:搜索。

这项行为本质是人们逐渐重视消费主体性的体现。

今年双11,B站上搜索大促相关关键词的人数单日最高同比增长了近5成,全周期平均增长了近2成。

别看大家表面上对大促都麻了,其实一旦想清楚自己要买什么,就会快狠准地出手,搜索到需要的讯息,对比、测评、了解清楚产品优势后,自然会对心仪商品一举拿下。

主动搜索的意愿极强,证明着大家只是厌倦了漫无目的的消费行为,进化成了购物意愿更强烈、需求更集中的形态。

听他说话10分钟、就忍不住掏钱,这带货界新顶流“买张力爆棚”

当一位用户打算购买一台专业投影仪、一款高端护肤品或一部旗舰手机时,他需要的不是寥寥几十字的抽象介绍,不是30秒内快速切换场景的短视频所下的简略定义,更需要的是一段能够娓娓道来、层层剖析的深度内容。

消费者视角下,内容差距的影响其实很明显:

“几块钱的东西介绍简单也就算了,现在要卖我几百、上千的货,总不能几句话就把我打发了吧?我凭什么相信你的商品值这个价呢?”

比如他们想要知道,一台投影仪在家庭客厅、卧室等不同环境的亮度、色彩表现、智能校正能力的差异,与竞品同屏对比效果如何,而不是简单几句“不错”“比上一代进步了”。

听他说话10分钟、就忍不住掏钱,这带货界新顶流“买张力爆棚”

不仅消费者对深度内容的需求强烈,很多品牌方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比如荣耀在今年双十一期间,就敏锐捕捉到该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与专注于科技评测的B站UP主搞机所、小白测评合作,推出了两期15分钟17分钟的深度评测视频,对新品Magic8 Pro进行了“360度环评”这些视频在用准确的数据测评去展现新机配置变化的同时,还从普通用户视角分享了不少具体的使用细节。

听他说话10分钟、就忍不住掏钱,这带货界新顶流“买张力爆棚”

比如握持手感如何、背板材质摸上去咋样。

别觉得这些细节鸡毛蒜皮,在打工人下班回家后往床上一侧躺,报复性刷两小时手机的时刻,它们就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屏幕边缘太锐的话,单手玩手机玩久了可能会在手心压出痕;镜头组如果太重,手机拿着可能会觉得“头重脚轻”,握感别扭。

以及,一台手机的电量日常使用是能撑到下班回家,还是能再多撑几个小时,有时决定了打工人下班后在地铁上能不能开一把游戏,和朋友聚餐时要不要带充电宝,它们同样是幸福感的细微影响因素。

听他说话10分钟、就忍不住掏钱,这带货界新顶流“买张力爆棚”

也别觉得普通人感受不到细微差异,从荣耀合作视频的评论区就能看出来,当代网友早已人均老手机家了,对体验与功能的感受差异手拿把掐

视频里介绍到的手机功能,他们会在评论区继续讨论实际体验感如何,与自己过往手机型号相比较。有些用户也会描述自己的需求推荐手机,或者咨询几款做对比,习惯把B站作为购机的最后站点。

测评里没提及的功能,大家也会在交流中讨论出新点,比如外卖小哥网友提出手机信号好不好的疑问后,很快获得了几十条回复。

对外卖员来说,小区信号不好、在电梯里联系不上买家是直接痛点。其他网友们可能不是这一职业,却也能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给出参考,比如“我在地铁里用它玩游戏很流畅,信号表现应该不错”。

听他说话10分钟、就忍不住掏钱,这带货界新顶流“买张力爆棚”

据了解,这两条视频分别给荣耀贡献了600万和800万的GMV。

更重要的是,在手机市场已不再是蓝海、基本进入存量竞争时代的背景下,带动的新客率竟然高达84%。

03

越来越多年轻人

开始找回消费的决策快感

对这届消费者来说,重决策的思维方式是重新找回对消费、对生活支配感的过程。

认真思考自己对这件商品有什么期待、是为了满足必需还是好奇心,不让自身成为消费主义浪潮中的浮萍。

直播全是套路,图文帖一刷都是小广,结果UP主变成了许多用户掏出腰包最后的把关人。有网友说,看十个帖子不如看一条UP主的深度视频。

长内容不是没有广,但它能够提供充足的信息增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商品的设计理念、技术原理、真实使用场景与长期体验效果讲明白讲透。

当一个内容,能成功地将商品呈现从“惊鸿一瞥”升级为“深度对话”,那它对消费者来说也就拥有了真正的参考价值。

很多人已经养成了先上B站搜索评测、溯源、避雷等视频的习惯,帮助自己做出最终决定。

今年双十一,搞机所、野生的装机宅等六位GMV千万的数码区UP主,他们带货视频下的商品链接一共被点击超过了100万次。比如像荣耀、蔓迪、极米、TCL、安踏、红狗等品牌均取得了突出的销售转化成绩。

听他说话10分钟、就忍不住掏钱,这带货界新顶流“买张力爆棚”

这些商品虽然分属宠物、数码电子、个护健康、智能家居、鞋服等不同领域,却具备一个鲜明的共性:

从消费者视角看,它们都属于典型的、值得进行高决策思考的商品。

不少品牌都捕捉到了消费者们的心态变化,意识到当买家是以深度思考、认真研究的心态对待商品时,粗暴的售卖吆喝不仅不起效,在消费者眼里甚至可能是一种不专业的敷衍和功利。

于是很多品牌都对自身销售策略做出了调整,更关注于专业、耐心地与消费者进行心智交流。

听他说话10分钟、就忍不住掏钱,这带货界新顶流“买张力爆棚”

举例来说,在个护健康领域生发品牌蔓迪通过医学领域的UP主兔叭咯一支12分钟视频,从脱发生理原理讲起,详细解读了米诺地尔(蔓迪核心成分)的作用机制、起效周期、适用人群以及用户的顾虑点,并辅以自己数月的真人实测记录。

这种将产品置于科学框架下进行“深度开箱”的方式,提供的正是高决策成本消费者所渴求的“确定性”。该视频成为爆款,且视频的种草转化周期长达一年之久,转化的新客率高达84%。

听他说话10分钟、就忍不住掏钱,这带货界新顶流“买张力爆棚”

宠物行业也是如此,像宠粮品牌渴望,今年就在B站通过专业宠物UP主和极地溯源的深度内容,打出了超过70%的新客率。

成绩背后,是重决策消费时代下的两大新变化:

一是粉丝对UP主长期积累的高信任度,使得推荐更具说服力;

二是长内容能够承载充足的专业信息增量,从技术原理到真实体验全面覆盖用户疑问。

“巨好用”“强烈推荐”等营销话术泛滥、消费者信任阈值不断提高的当下在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表面的产品卖点,而是渴求了解工作原理、使用场景、长期效果乃至同类对比的市场环境中,不论是消费者还是品牌方,都在逐渐意识到一个事实:

后大促时代,粗放式消费正在被“精细消费取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in4.cn/40366.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