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被热议的AGI(通用人工智能),他态度明确且尖锐:
“短期内根本实现不了,造出一个啥都会的AI,相当于人类给自己造了个上帝。”
在他看来,AGI的终极形态意味着绝对智能优势,一旦落地,人类或将面临被控制甚至淘汰的风险。
这种“造神”式的追求既不现实也暗藏危机。
与对AGI的审慎不同,周鸿祎对多智能体协同的前景极为笃定,并抛出了“智人进化类比”:
“智人能战胜尼安德特人,核心靠的是合作。AI的未来也是如此,单智能体再强也有局限,多智能体协同才能创造远超个体的价值。”
他更进一步,首次对外拆解了大模型与智能体的底层关系,用“10亿个分裂大脑”这一通俗比喻点破大模型的本质:
“大模型读了海量数据,里面既有计划经济理论,也有市场经济观点,各种矛盾思想混杂,就像精神分裂,指望它‘见人说人话’不现实。”而智能体的核心价值,正是成为提炼大模型能力的“过滤器”
“让大模型同时当通用专家,能力只会低下;但聚焦单一领域,比如剧本撰写、系统运维,智能体的专业性会极强,领域越窄,能力越突出。”
对于普通用户,周鸿祎用“赛博牛马”给出了最直观的应用想象:
“大模型只是聊天工具,成不了超级个体,但要是掌控几十个智能体,有的帮你写剧本、拍视频,有的帮你查日程、办杂事,相当于有一群数字帮手替你打工,一个人就能活成一个团队。”
这一说法,精准戳中了AI落地“从工具到助手”的核心转变。(转自AI普瑞斯)